一、概述
對于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依據我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的規定,可承擔話音和部分短數據傳輸業務,適用于單位專網通信及居民社區管理通信等用途,并禁止與公眾電話網、公眾移動通信網及其它電信網互聯。
關于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的電臺呼號編碼,在上個世紀前有關管理規定和相關標準的由:1988年原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擴大試用無中心控制多信道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通知》(無辦字[1988]7號),確定了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的試用頻率,并于1990年發文調整了該系統的使用頻率(國無管[1990]11號)。1994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了GB 15160-1994《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體制》國家標準。1995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了GB 15939-1995《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設備通用規范》國家標準。
欲詳細了解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相關標準介紹的請進入。
二、信息產業部的信部無[2002] 10號文要求
但是由于當時,無中心控制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緩慢,且各行業對于無線對講機及短數據傳輸通信服務仍有大量需求,而150MHz、450MHz頻段的頻率資源已無法滿足需要,有關生產廠商和用戶單位提出應重視推廣使用900MHz無中心通信系統。因此,為利用好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頻率,規范915~917MHz頻段無中心設備的研發、生產,滿足社會使用需求,當時的信產部無線電管理局于2002年1月23日發布了《關于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使用頻率有關問題的通知》(信部無[2002] 10號)。該通知的主要內容匯總在下表2-1中。
表2-1:信部無[2002]10號文的主要內容
該通知的附件中,對于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電臺呼號編碼給以了規定。其呼號編碼由識別碼和用戶地址碼的組成,而用戶地址碼又有區域碼和電臺地址碼組成,具體詳見下圖2。該系統電臺呼號編碼配置(識別碼和用戶地址碼)要求詳見下表2-2和表2-3。因此,電臺呼號編碼是由兩個英文字母和緊接字母的五位阿拉伯數字組成,例如AA12345。
圖2:電臺呼號編碼的組成
表2-2:識別碼的配置
表2-3:用戶地址碼的配置
三、信息產業部的信無函[2005] 53號文要求
為進一步促進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滿足各行業對于無線對講和低速數據傳輸業務的需求,規范對講機的使用秩序,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積極引導用戶使用900 MHz無中心系統,同時加強對用戶設置、使用900MHz無中心系統的管理,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又于2005年10月17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廣應用900MHz頻段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有關問題的通知》(信無函[2005] 53號)。通知就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電臺呼號編碼的管理和監測系統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鼓勵廠商按照無線電管理的有關規定研發和生產900MHz無中心系統及相關設備。
1、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該通知對900MHz無中心系統的技術指標進行了細化,給出了5項技術指標具體詳見下表3-1。
表3-1:900MHz無中心系統的技術指標
2、電臺呼號編碼的管理:
關于針對電臺呼號編碼的管理的內容具體詳見下表3-2中。由于考慮到900MHz無中心系統電臺的發展趨勢,原有的編碼方式已不能滿足需求,為此又重新制定了新的電臺呼號編碼。新的電臺呼號編碼的組成不變同圖2,但擴大了區域碼和電臺地址碼的位數,即擴大了用戶地址碼的位數,識別碼保持不變,為的是擴大編碼容量。區域碼由原來的0~9共10個10區域擴充為0~F共16個區域;電臺地址碼的位數由原來的4位擴充為5位,這樣使電臺地址碼的容量由原來的1萬個(0000~9999)擴大到10萬個(00000~99999),其新的電臺呼號編碼結構可用下圖3-2展示,示例如AA123456。
表3-2:電臺呼號編碼的管理內容
圖3-2:新的電臺呼號編碼結構
3、監測系統
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結合本地900MHz無中心系統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監測系統,以加強對900MHz無中心系統的管理,防止非法用戶使用900MHz無中心系統的頻率。
四、國家標準GB/T 15160要求
在2007年修訂發布的國家標準GB/T 15160-2007《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體制》的附錄E《900MHz無中心多信道選址移動通信系統電臺呼號編碼(規范性附錄)》中,也對其呼號編碼進行了規定。該規定與信息產業部的信無函[2005] 53號文的要求完全相同,這樣就作為國家標準予以了規范。
欲詳細了解GB/T 15160-2007標準內容的請進入。
欲進一步了解業余無線電臺呼號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