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無障礙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國家在政策、技術和經費上都對其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標準化研究、產品制造、專用服務等眾多領域取得了初步成效。該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對建設信息無障礙環境,發展信息無障礙業務,設計、研發信息無障礙產品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促進企業實行產品創新,創造新的價值鏈;大力推進政府立法,實施行業監管提供技術依據;推動信息障礙人群信息交流溝通無障礙,技術支撐信息障礙人士共享科技成果。該標準涵蓋七大輔助技術、十一項輔助功能,并可支持五類信息障礙人群自由交流溝通。
1、五類信息障礙人群
該標準根據信息交流障礙類型將信息交流障礙分為身體和習慣差異障礙、感官感知障礙、認知和文化差異障礙、溝通障礙以及混合障礙五類。
2、七大輔助技術
針對不同形式的障礙,該標準規定了:語音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語音放大技術、屏幕閱讀技術、OCR識別技術、感應耦合技術等七大輔助技術。
3、十一項輔助功能
該標準規定的十一項輔助功能:語音控制功能、免提/頭戴功能、聲音轉譯功能、語音轉換功能、視覺/聽覺顯示輔助功能、盲文顯示功能、字幕功能、符號/圖形界面功能、操作提示/反饋功能、多文字/語言支持功能、左右手操作轉換功能等。
對于有身體障礙的人群,標準中提出可以采用語音識別技術、語音放大技術、語音轉換技術、語音合成技術、語音控制技術等輔助技術幫助人們實現正常信息交流與溝通,如對于有力量/耐力障礙的人群,因很難長時間抓握電話,標準提出了電話的免提功能;對于有感官、感知障礙的人群,標準提出采用能幫助他們使用感官感知以外的方式正常的獲取設備信息,如為視力障礙人群提供屏幕放大顯示(包括圖形、窗口及文本)、為色盲人群提供顏色轉變的顯示、對于聽力障礙人群提供圖像、文字顯示,對于按鍵實現語音輸出確認等;對于有認知障礙或文化差異的人群,標準提出采用能幫助他們理解設備指示及操作的方法,如通過多文字/語言支持功能,幫助來自不同文化區域的人群方便使用設備;對于溝有通障礙的人群,標準提出采用的輔助技術和功能應能幫助他們準確表達自己的信息,如通過語音轉換技術,以提供語音到文字、圖像方式的轉換,用簡化的圖形、符號表明用戶信息;對于混合殘障人群,標準提出要結合各種殘障類型的輔助技術多方面考慮,以實現這些人群的信息交流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