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通信行業標準YD/T 5017-2005《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設備安裝工程驗收規范》規定了國內衛星通信地球站設備(主要指工作于C波段和Ku波段)安裝驗收中,對于傳輸系統的驗收測試指標,包括衛星鏈路連通測試、全程數字鏈路(通道)測試、時分多址(TDMA)傳輸系統測試及衛星電視傳輸系統測試等。
欲詳細了解YD/T 5017標準具體內容的請進入。
一、衛星鏈路連通測試
衛星鏈路連通測試的項目及相應指標包括:
1、中頻環路解調器誤碼性能:
QPSK(含擾碼、前向糾錯碼FEC)應符合下表1-1-1的要求;0.793TPC+8PSK測試應滿足設備廠家出廠指標(TPC編碼方式);2/3 FEC TCM/8PSK+RS(219/210)應符合INTELSATISSOG-310規定,詳見下表1-1-2。
表1-1-1:中頻環路調制器誤碼性能指標
表1-1-2:中頻環路調制器誤碼性能的INTELSATI SSOG-310規定
2、臨近信道抗干擾能力(本站模擬環測):
三個IDR 2 Mbps載波均勻依次排列,間隔為載波需要的分配帶寬,速率相同,兩個相鄰載波的電平高于信號載波7 dB時,應滿足表1-2的要求。
表1-2:臨近信道抗干擾能力指標
3、衛星環路解調器誤碼性能:
其含擾碼FEC,在晴天、微風條件下的指標應滿足下表1-3-1的要求;2/3 FEC TCM/8PSK+RS(219/210)應符合NTELSATISSOG-310規定,詳見下表1-3-2。
表1-3-1:衛星環路解調器誤碼性能指標
表1-3-2:衛星環路調制器誤碼性能的INTELSATI SSOG-310規定
二、全程數字鏈路(通道)測試
衛星全程數字鏈路(通道)測試的項目及相應指標包括:
1、衛星通信地球站間2M對測誤碼性能指標(連續測試24 h):
誤碼性能指標應滿足以下要求:1)任何月內90%以上時間的誤比特率(BER)<1×10-7;2)誤碼秒(ES)、嚴重誤碼秒(SES)應符合下表2-1-1中衛星數字通道指標要求(依據YD/T 613-1993),表中各符號的含義詳見下表2-1-2。
表2-1-1:差錯(誤碼)性能投入業務指標和限值
表2-1-2:表2-1-1中符號的含義
2、全程數字鏈路(通道)64 K口指標測試(包括進網終端):
誤碼性能指標(連續測試24h)依據YD/T 613-1993應滿足以下要求:1)任何月內90%以上時間的誤比特率(BER)<1×10-7;2)誤碼秒(ES)、嚴重誤碼秒(SES)應符合表2-1-1中全程數字通道指標要求(依據YD/T 613-1993)。
其抖動性能測試應滿足以下要求(依據GB 7611-1987):1)輸入抖動容限,應符合圖2-2-1和表2-2-1要求。2)輸出口最大容許抖動對于一、二、三、四次群各種標稱比特率,在數字有線通道輸出口所測得的最大輸出抖動不應超過表2-2-2所給出的限值。
圖2-2-1:輸入抖動容限圖
表2-2-1:輸入抖動容限表
表2-2-2:輸出口允許最大抖動
三、時分多址傳輸系統(TDMA)測試
1、地球站發射全向有效輻射功率(EIRP)穩定度在24 h內允許偏差為±0.5 dB。單機和分系統指標應符合設備出廠說明書的技術要求。
2、調制解調器中頻環路性能指標應滿足以下要求:1)無前向糾錯碼(FEC)的誤碼性能(信息速率為52 Mbps時)應符合表3-2-1所示;2)有前向糾錯碼(FEC)的誤碼性能(FEC編碼為7/8,信息速率52 Mbps)應符合下表3-2-2所示。
表3-2-1:調制解調器中頻環路無前向糾錯碼的誤碼性能
表3-2-2:調制解調器中頻環路有前向糾錯碼的誤碼性能
3、衛星環路性能指標要求(FEC為7/8,信息速率52 Mbps)應符合表3-3-1要求。
表3-3-1:衛星環路有前向糾錯碼的誤碼性能
四、衛星電視傳輸系統測試
設備的單機驗收測試項目和指標可參照廠家出廠測試指標,規范給出的地球站設備的主要指標,供驗收測試時參考,具體詳見附錄4。
附錄 4:衛星電視傳輸系統測試項目及指標
注意:目前現行的YD/T 5017標準是2005年發布,依據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有待于修訂,因此其規定的內容及引用的標準相對陳舊,是使用時應引起關注。
欲進一步了解衛星地球站設備配置要求與測試指標要求的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