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X.25協議集是ITU-T為低中速數據網絡制定的3層通信子網協議。其數據鏈路協議是借用了ISO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及相關協議集的一個子集。
HDLC協議源于IBM的同步數據鏈路控制協議(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IBM公司將SDLC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后,被ISO定義為HDLC;后ITU-T采納了ISO的HDLC,且將它修改定義為鏈路訪問協議(LAP,Link Access Procedure)并作為X.25網的數據鏈路層接口標準,后ITU-T又增加了平衡式鏈路訪問協議(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因此X.25數據鏈路協議(X.25)的幀格式基本采用了HDLC的幀格式。這里我們首先介紹HDLC的幀格式,然后再介紹它們的異同。
2、HDLC簡介
HDLC的幀格式詳見下圖2。
圖2:HDLC的幀格式
圖中為HDLC的非擴展模式的幀格式,其地址和控制字段皆為1字節。HDLC幀允許采用擴展模式,即地址字段可大于1字節,控制字段也可以大于1字節。HDLC幀除去幀前后的標志序列外,還有4個字段。這5個字段的含義詳見下表2-1。
表2-1:HDLC幀字段的含義
對于控制字段,由信息(I)幀、監督(S)幀和無編號(U)幀組成。信息(I)幀用于傳輸數據鏈路層用戶數據,通過N(S)和N(R)實現流控與確認功能;監督(S)幀用于對I幀的傳輸實施流控,拒絕或確認I幀;無編號(U)幀用于工作模式請求與響應、鏈路初始化與重新初始化、數據鏈路建立與拆除、對U幀進行確認或拒絕、以及某些信息的交換。HDLC總共定義了19種幀分類,詳見下表2-2。
表2-2:HDLC幀分類一覽表
HDLC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為:①適用于全雙工通信,通信雙方可以互為主站、次站(注意前提是物理信道支持全雙工);②無論是消息報文還是監控報文,都采用統一的幀格式;③引人標志序列F作為幀定界符,幀內采用0比特插入/刪除技術,保證傳輸透明性;④允許連續發送報文,既可用專用確認命令進行確認,也可在反向的I幀中通過N(R)作捎帶確認(Piggyback);⑤通過滑動窗口方式控制I幀的編號規律,控制I幀流量,以及對幀的確認(可以防止幀丟失、傳輸錯誤或出現重復幀等)。
3、X.25數據鏈路協議介紹
X.25數據鏈路協議(X.25 Level-2 Protocol)的幀格式與HDLC幀格式基本相同,二者的校驗生成多項式都是x16+ xl2 +x5 +1(即CRC-16);二者都支持異步響應模式(ARM,Asynchronous Response Mode)和異步平衡模式(ABM,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但部分字段的用法上略有區別,二者不同點的對比詳見下表3-1。X.25數據鏈路協議定義了11種幀分類,詳見下表3-2。
表3-1:X.25數據鏈路的幀格式與HDLC幀格式不同點比較
表3-2:X.25數據鏈路的幀分類一覽表
欲進一步了解X.25技術介紹的請進入。